-->

Friday, July 22, 2011

「1278」对话

⑴摆脱套话似的寒暄,有话直说就是。
(避开那些令人泄气的"喂,你好吗?""很好,你呢?")

⑵写对话方言要慎用。必须对书面和口头的言语模式的一切变化和细微差别保持尽可能高的警觉。

⑶懂得什么时候该惜墨淡写,什么时候该酣畅挥洒。

⑷对话的清晰明了也不可或缺。
(要毫不含糊地让每个人物有他自己的腔调,自己的言语特征,自己的说话方式——如果所有人物的声音只不过是作者风格的延伸,那任你妙语连珠,活泼生动,或者朴实亲切,也没有人物可言,只有作者自己。要检验是不是如此,只需把对话中的"他说"、"她说"去掉。这时读者能不能区别出说话的是谁呢?)

⑸对"他说""她说"的描述该不该外延,正确之中,有一点仍然是简洁和清晰,又不太过吝惜笔墨。"他说""她说"经常单独使用,没有诸如"他开玩笑地说"之类的附加语。好的对话几乎从来只用引号便能自立,而且经常如此。

⑹对能平添许多意义的修饰语的使用,总须经过仔细审慎的推敲,如果觉得这么一加乖离了前面的情节,会产生混乱,留下笑柄,或者冲淡内容,那就得割爱。

⑺懂得语法,特别必须熟知形容词和副词的差别及其用法。
(词类误用:"我知道,"他笑了。"别跟我说,"她叹息着。"他们真讨厌,"他轻蔑地笑笑。"说"可能是隐含其中了,但只有粗心大意不管语法的人才会让一个表动作的动词单独出现)

⑻避免出现贻笑大方的所谓造词。
("够了!"他用肺音大叫)

⑼避免掉进对人物的话进行多余解释的陷阱,假如非用不可的话,要想不出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它太当成一回事。
("你还以为可以翘尾巴了呢,"她俏皮地说。接下去通常就荒唐地加上诸如"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么一句尾巴。就算那句话本来说得挺诙谐风趣,但加上这句,对读者辨认幽默的能力就是个侮辱,使他特别要再检验一下这句俏皮话。但如果像下面这样写可能会好些:"你还以为可以翘尾巴了呢,"她说,看到少说也有三张脸嘻开了笑容,她觉得挺得意的。读者不一定要凑个第四张笑脸(比如我就不会),但他并不感到被迫要笑,可以继续往下读,用不着停下来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笑一笑。)

⑽篇幅问题。
(几乎所有对话,尤其是大段的对话,中间既没有穿插长一点的描写,除了"他说""她说"又没有其他交待说明,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他说""她说"用得是否卓有成效。而这远非单单是把这些为对话增色的词语放在适当地方的问题。放得疙疙瘩瘩,就会破坏节奏感,说不定还会打断思想的表达,如果不糟蹋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会叫他觉得不舒服。)
(    梅尔文开口了。"我想没问题。艾丽死了。"
    这样写效果会更好:
    "我想没问题,"梅尔文又插进话来。"艾丽死了。")

PS:对话这个传递意思、组织情节、塑造人物的宝贵通道,也许很使人伤心地被它那些狭窄的桥限制了,这些桥就是"他说"和"她说"。好的对话中不允许用"他笑"、"他耸耸肩"。 有些作者兢兢业业地编一份表,列出"说"的各种不同表达法,以备应急翻查之用,也有一些人干脆一"说"到底,"说"、"回答"、"答道"不再往细里分。还有一些人干脆留个空白,待到时来才捷时再考虑斟酌,比如写第二稿时。写对话要作者操心的事很多,而这一件该是麻烦最少的了。重要的还是那条新闻报道的老规矩: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等等。如何在对话中体现出这几个方面,要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剧本和电影剧本很有好处。

   ---《对话的运用》波涅·戈莱特利
at Fri. 22 Jul. 2011 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