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iday, April 29, 2011

「1194」哈佛大学《幸福课第三讲》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个人成长的失败:
    神经官能症描述的是人能变成怎样,或者他该变成怎样,从生理上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成长与发展。人类和个人的潜能已经消失,世界逐渐缩小,意识也是,能力也被抑制。
    如果我们感到焦虑,如果我们不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就会失败。
    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误。换句话说,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
    培养能力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如果我们有强大的生理免疫系统会怎样?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会生病?当然不是,还是会生病,但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常生病,就算病了也能恢复的更快,这就是培养的力量。乐观、追求、意义、规划,正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他们会放大并改变我们看待和体验世界的方式,让我们突破框架引发潜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不可避免的困难的确存在,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培养自身能力,应对困难和艰辛的能力,发掘自己的兴趣,发现人生的意义,明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克服那种诱惑,那种身边常出现的诱惑,会让我们偏离自己的道路,凿掉那些束缚,摆脱杂念,找到自己的真实个性,了解自己的强项。
    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
    幸福主要在于我们如何看到世界,社会习俗规条,我们理性和感性上的认知。
    我们必须顺从于人性,接受它所有的缺陷和优点,而不是试图从心理层面上完善它。
    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什么,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怎样才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充满热情,理想化,美好,极其美好,渴望改变世界,这是所有学生都有的想法。
    我曾有世界上最良好的意愿,我有最善良的心,想为世界作贡献,我奉献出时间和金钱,但还是觉得若有所失,我觉得我能改变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弱了。为什么呢?因为美好的意愿和理想主义虽然必要,但却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有很好的意愿,我们的能力还是有限,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带来的伤害多于帮助。
    Lykken与Tellegen曾说"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想变得更快乐,和想变高一样徒劳,只会适得其反。",像Lykken和Tellegen那样,人们常错误地概括出一个结论"变化是不可能的",我称之为"大众错误"。大体看来,他们都极其相似,但也有少数的异常值,很多时候,这个异常值这些差异最有趣,因为他们不只延伸了我们的想象,还让我们能理解怎样的时间和地点有可能产生变化。2005年Lykken说"我作了一个愚蠢的声明,显然我们能改变快乐水平,变得更高或更低。"
    Abraham Maslow 的"成长尖端统计学":
    如果想知道人类最快能跑多快,那从好的样本中测出平均数是没用的,而应该收集田径类奥运冠军的信息,看他么能跑多快。如果想知道心灵成长的可能性,人类价值增长或道德发展的可能性,那我认为我们可以研究最道德或圣洁的人。整体来说,我认为人类历史是人性逐渐缺失的过程的一个记录,人性的潜在极限实际上一直被低估了。显然,我们平常称之为"正常"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实际是种大众精神病理,看上去平平无奇却又非常广泛,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它。(含义?:不要只研究为什么大多数人失败,让我们也研究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条件恶劣也能成功,不要只研究整体,整体看来的话,人是不能改变的,让我们来研究改变了的人,真的改变了自身生活和身边其他人生活的人,这是个激进的研究方法。这难道不是精英主义吗?《它不是排除了普罗大众,就像积极心理学不是说排除是不可行的事,排除病理研究,同样成长尖端统计学不是提倡我们别研究大众了,他提倡也去研究最优秀的个体,因此在这问题上无须计较研究的对象是不是精英;研究最优秀的个体能让每个人从中受益,而所谓的"大众",在这种研究中"大众"比"精英"受益更多,为什么呢?例如:对适应力的研究,我们本可以继续研究几百年来的,平均受危人群,应该会取得一点点进展,事实证明进展甚微,只有当我们开始研究这些"最优秀"的个体成功的孩子,那些"超级"孩子,只有当我们开始研究这些才能了解如何帮助到整体,只要将心理韧性研究应用到生活中,每个人受益良多,这就是个成长尖端统计学的研究实例。》)
    当我们研究平均水平时,我们只是描述日常生活,研究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个体时,我们潜意识里在学习。
    Maslow 说"虽然他们人数少,但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从对这些最优秀最成熟的心理最健康的个体的研究当中,和对大众的峰值的研究当中可以知道,他们达到了短暂的自我实现。"
幸福课 第3课 中英双字幕版

at Fri. 29th Apr. 2011 15:58:04.